在超臨界萃取設備中,二氧化碳(CO?)是最常用的萃取介質,其作用可從物理特性、萃取機制、應用優勢等多方面深入解析:
一、CO?作為超臨界流體的核心作用
1. 形成超臨界狀態的基礎介質
CO?的臨界溫度為 31.1℃,臨界壓力為 7.38MPa,在設備中通過升溫、加壓(如達到 35℃、15MPa)即可進入超臨界狀態。此時 CO?兼具液體的高溶解能力和氣體的高擴散性,能快速滲透到物料內部,溶解目標成分(如脂溶性物質、天然產物有效成分)。
2. 作為萃取劑溶解目標物質
超臨界 CO?的溶解能力與密度正相關,通過調節設備的壓力和溫度可精準控制其溶解能力:
壓力升高:CO?密度增大,溶解能力增強,可萃取高沸點、大分子量成分;
溫度升高:CO?分子熱運動加劇,對不同成分的溶解選擇性提高(如低溫易溶脂溶性物質,高溫易溶極性物質)。
3. 實現溶質分離的載體
含溶質的超臨界 CO?流體進入分離釜后,通過降壓或升溫使 CO?密度下降,溶解度降低,溶質析出并分離。CO?可經壓縮、冷卻后循環使用,形成 “萃取 - 分離 - 循環” 的連續過程。
二、CO?在超臨界萃取中的獨特優勢
1. 物理特性適配性
臨界條件溫和:相比其他流體(如丙烷臨界溫度 96.8℃、臨界壓力 4.25MPa),CO?的臨界溫度接近常溫,避免熱敏性成分(如天然藥物中的活性物質)因高溫分解,適合食品、醫藥領域。
低黏度、高擴散性:超臨界 CO?的黏度接近氣體,擴散系數是液體的 10-100 倍,能快速穿透物料孔隙,縮短萃取時間(如萃取植物油的效率比傳統溶劑法高 30% 以上)。
2. 安全性與環保性
無毒、無殘留:CO?本身是食品添加劑和藥品輔料,萃取過程中不與物料發生化學反應,避免溶劑殘留(如傳統有機溶劑萃取可能殘留苯、甲醇等有害物質),符合食品藥品安全標準(如 FDA 認證)。
可循環利用:CO?在設備中以物理狀態變化參與過程,萃取后經分離可完全回收,無污染物排放,相比傳統溶劑法更環保(如減少有機溶劑廢水處理成本)。
3. 選擇性萃取與分離
通過調節設備參數(如壓力從 15MPa 升至 25MPa),CO?對不同成分的溶解能力不同,可實現精準分離:
低壓力(10-20MPa):優先溶解低極性、小分子物質(如植物精油、脂肪酸);
高壓力(20-35MPa):可溶解中等極性成分(如黃酮類、甾體類化合物)。